《大生圍漁塘藝術節》駐村計劃
這年因為疫症,連進村的機會都很少。沒辦法駐留,幸好有上年的經驗,總算和一部分村民認識,今年再遇已經滔滔不絕。
上年戰火連天,做了個食譜創作班,大家進來圍爐煮了一餐,飲飽食醉帶著自己做的紙畫成一張張食譜離去。漁塘是我的避世天堂,進來呼一口氣又再回到各種荒謬。今年計劃初期一直在想,如果角色倒轉,魚的食和我,和這幕風景又有什麼關連。走了一兩遍,聽見的都是對遊客的埋怨,這𥚃一堆留下的垃圾,那邊花和果都被摘走盗去。嘗試去想大家的心態,這年有幸和數百人談天多多少少學會了傾聽的方法。也許心中的不安令我們都想回到大自然,只是大家都習慣了手信式遊歷,要帶走一些東西,打卡的相,偷摘的花果,才有力氣回到這個無法適應的城市。但搶掠破壞是強盜所為,我們要學習和大自然溝通的基本禮儀。
我把漁塘主人蘭姨用麵包喂魚的過程重新思考,把塘邊麵包重塑成形再掉進塘𥚃喂魚。這些麵包是人類的剩食,但魚兒嘴刁不新鮮的也不吃,在漁塘吃麵包的還有雀鳥,老鼠和昆蟲。在漁塘這幕風景下,用塘的水把麵包重新做回麵團,壓進木制模具搞打成形,掉回塘中。這個重塑過程,放空感受,重連自身和漁塘的各種關係,用準備食物的心情走進生態。麵包做成公仔掉回塘中,我們沒有帶來什麼也沒有帶走什麼實質的手信,但我們用身心走進這個地方的各種連結和關係。